【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20日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AI技術做宮頸癌篩查,第一大優勢就是快。
6月15日,長江日報記者在位于光谷的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科研人員正運用AI(人工智能)機器人工作站進行宮頸癌篩查。
(資料圖片)
最初,工作站一次只能掃描一片標本;現在,一次掃描200片的高通量掃描儀讓單日篩查量達到了50000例。液基細胞制片、巴氏染色、封片等以前必須由人工完成的病理細胞玻片制作工序全都變成了自動化操作;通過搭配自動上片機械臂、便攜式智能掃描儀實現自動批量掃描上傳,隨時隨地進行臨床樣本顯微圖像的高效快速采集,實現了宮頸癌篩查的全程自動化流水線作業。
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部門聯合制定《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中國有2.9億適齡婦女需要宮頸癌篩查,但病理醫生數量不足2萬人。從2022年開始的湖北省1267萬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項目中,蘭丁股份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綜合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便實現了大規模宮頸癌篩查項目工作模式和能力的突破。
技術員將裝有病理細胞玻片的片夾插入便攜式智能掃描儀,該儀器通過自動上片機械臂實現自動批量掃描上傳,隨時隨地進行臨床樣本顯微圖像的高效快速采集。
經過液基細胞制片、巴氏染色、封片后的病理細胞玻片。
技術員正在將病理細胞玻片放入片夾中。
一次掃描200片的高通量掃描儀擺滿了武漢蘭丁股份5G+AI掃描大廳,只需要2~3人便可完成臨床樣本顯微圖像的采集。
技術員正操作高通量掃描儀進行臨床樣本顯微圖像的采集。
只需寥寥幾人監控蘭丁5G+AI宮頸癌篩查云平臺,便實現了大規模篩查工作。
工作人員將臨床樣本保存起來。
新研發的AI宮頸癌篩查機器人工作站,液基細胞制片、巴氏染色、封片等之前必須由人工完成的病理細胞玻片制作工序全都變成了自動化操作。
技術員用滴管抽取樣本瓶里的樣本。隨著新研發的AI宮頸癌篩查機器人工作站投入使用,這些操作將逐步被替代。
技術員提取樣本到玻片倉中。隨著新研發的AI宮頸癌篩查機器人工作站投入使用,這些操作將逐步被替代。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通訊員汪蘭攝影報道)
【編輯:丁翾】
關鍵詞: